全国辐射探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会

Asia/Shanghai
Description

辐射探测是我们观测物质世界的基本手段,相关技术与方法已经成为核物理、粒子物理和粒子天体物理等基础前沿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是在各种光源和中子源等平台型大科学装置上开展前沿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基础。辐射探测技术在核医学与生物医学、核能与核工程、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空间探测、国土安全与国防建设等许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升级和规划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光源和中子源等多个大科学装置,迫切需要发展辐射探测与核电子学的前沿技术,并探索新原理和新方法,不断突破性能极限。同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在医疗健康、核安全与核监测、海洋与空间探测、国防建设等领域对自主可控的辐射探测先进技术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把基础研究领域中发展出的辐射探测与核电子学的前沿技术应用到这些重大需求领域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

本次研讨会旨在召集国内辐射探测领域的主要研究和需求单位,汇聚本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全面审视国内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水平和最新动态,深入探讨我国以先进光源和中子源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以及其他重大需求领域对辐射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的核心需求,以期凝练出我国当前在辐射探测领域需要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辐射探测领域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会议还将深入探讨如何依托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

一、主办单位: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二、会议时间:2022年8月6-8日

三、会议地点:合肥融创永乐半山酒店

四、会议注册:注册费800元/人。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收取注册费并出具发票。会议期间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员免收注册费。

五、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排序)

常进  (国家天文台)

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

董国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封东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原宁(北京大学)

柳卫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马余刚(复旦大学)

欧阳晓平(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潘卫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孙冬柏(中山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

汪小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徐瑚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岳崇兴(辽宁师范大学)

詹文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张传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赵振堂(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赵政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六、组织委员会

安琪(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朱科军(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研究所)

欧阳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研究所)

刘树彬(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建北(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七、会议联系人

王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iwang51@ustc.edu.cn,18010881049

王颖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lainewon@ustc.edu.cn,18056002650